新聞

返回上一頁
教育傳媒到校
2021年12月
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聖言中學 - 2021年12月

從閲讀建立英文根基 培養自學能力 銜接未來世界


位於觀塘區的聖言中學創校於1970年,致力發揮校訓「克明峻德」精神,希望將來學生能夠過一個健康、豐足和有意義的人生。黃志強校長深諳英語學習不能單靠知識輸入,更需沉浸在濃厚的英語文化情景中,方能提升學習效能,打穩英語根基。在六年一貫的英語課程中,教學團隊以不同的教學策略,循序漸進為學生奠定聽、說、讀、寫四個範疇的基礎,為持續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。

多元學習模式 紮實語文根基

教學團隊在初中英文課程中,特別加強文法(Grammar)訓練,先讓學生理解英文的語言理論和結構,同時安排英文文學課堂(EnglishLiterature),由外籍英語老師帶領學生閲讀英國經典文學,在增進學生的語文造詣之外,同時建構文化內涵。

此外,在分組會話課堂上,學生會學習語文知識,音標拼音、朗讀和匯報技巧等不同知識,裝備學生應對不同情況。英文科科主任楊釗墉老師表示:「我們期望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熟習這些實用技巧,以便在學習上取得更大成效。事實上,這些技巧不但能夠應對課業,大學課程亦將以專題研究和匯報為主要學習模式,到時便能學以致用,甚至未來職場上亦同樣受用。」  

與此同時,學校亦透過不同切入點,開展多元學習活動。學校邀請具豐富經驗的專業戲劇導師帶領戲劇訓練,在經過十多次的訓練和排練後,學生將「從零到一」製作英文音樂劇,更在全校師生面前公演。教學團隊更籌措詩詞創作單元,學生在了解英詩的創作原理和技巧後,便能發揮創意,創作不同體裁的詩作。

積極培養閲讀習慣 從經典內化語文造詣

郭鄭美玲副校長表示閲讀是學校在初中的重點推動工作,學校特別設有廣泛閲讀計劃(English Extensive Reading Scheme),學生可以按照各自的能力和興趣,選擇合適的分層讀本閲讀,及後更與老師及教學助理進行小組閲後分享。從閲讀到分享是吸收、循環和內化知識的過程,學生在閲讀中獲取語文知識,並在分享的過程中以自己的説話表達出來,當中學生可以鍛鍊高階思維、語文能力和表達能力。此外,學生在每個循環周都會參與讀書分享環節,並舉行不定時的讀書分享會,除了師生好書分享,更會邀請作家到校介紹著作和寫作心得。

與此同時,學校亦投放大量資源,讓學生能從更多元渠道進行閲讀。學校會與網上報章平台合作,學生可以每天閲讀南華早報(SouthChina Morning Post)、 紐 約 時 報(The NewYork Times)等的英文報章,從而培養國際視野。學校亦推展「Book of My Choice」計劃,每位中五級學生都會獲發 150 元資金,用以選擇購買任何英文書籍,鼓勵全校閲讀文化。

在本學年,學校推展跨學科閲讀課程(Read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),鼓勵學生閲讀不同學科範疇的書目,藉以增進英文水平,同時培養自主學習習慣。「學校將於本年度進行圖書館翻新工程,擴闊圖書館的空間,增加藏書量之餘,亦營造更舒適的閲讀氛圍,吸引更多學生拾起圖書,愛上閲讀。」

豐富學習活動 帶動自學態度

學校悉心培訓學生的自學能力,由此出發,籌辦不同學習活動,讓學生從實踐中,同時發揮潛能天賦。黃校長認為:「在21世紀大數據時代,學生能輕易從互聯網搜尋資料,但學校最需要做的是為學生培養辨別資訊素養的能力及拓闊視野,例如閲讀英語學術性文章,文章內的一手資料能為學生保留思考空間,引領他們持續深入探究。」
  
「英文朗誦」是學校另一重點推動的項目,教學團隊亦投放大量時間做準備,幫助學生在穩健的語文基礎上精益求精。為此,學校增聘兩位專業的朗誦導師(speech trainers),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訓練。鄭副校長直言:「學生對『英文朗誦』有極大熱情,每年都有超過100位學生參加個人獨誦及集誦。雖然校際朗誦節是比賽性質,但學校並不只挑選精英參與,更希望做到『全民參與』,形成普及風氣。而且,很多學生早於小學階段已有朗誦經驗,我們希望能夠將這種經驗繼續延展,豐富學習經歷。」

跨學科海外交流 拓展環球視野

疫情前學校積極籌辦海外交流團,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,並以生活化的英語環境,提升學習自信。以往學生曾前往澳洲進行跨學科交流團,考察當地雨林及海岸,分析生態環境;亦在與宗教科合作的紐西蘭交流團中,與外籍神父研讀聖經,又參與當地的聖詩合唱團的練習,讓學生在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之餘,亦能從耳濡目染中提升英語能力。楊主任表示:「教學團隊在海外交流團起行前,會先為學生舉辦工作坊,介紹當地的知識重點,例如澳洲的環境生態、保育政策等,為到埗後開展的實驗課節進行得更順暢,同時進行匯報訪問及分享,期待疫情過後,學生們可以再出發。」

中一適應課程  分層建立學習信心 

學校會安排中一新生適應中學生活,特別設計三層適應課程,幫助新生逐步融入學習生活。首先,在7月入學註冊日,學校會同時派發「暑期英語延伸功課」,為學生布置觀影和閲讀任務,完成後需要記錄心得感想。整個習作巧妙地涵蓋了英語四大範疇——聽、說、讀、寫,為即將展開的學習打下根基。其後,學生會參加為期一周,及由多位外籍英文老師教授的「暑假適應課程」。在共約10小時的面授課堂中,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課堂,藉以加深對學校的認識,並親身體驗課學課堂,適應以英語授課的環境,消除對新環境的憂慮。

到了9月開學,學生除了進行恆常英語課節外,更可參加「英語輔導班」,複習基礎英文知識、學習預習和複習技巧,從而提升學習效能。教學團隊更善用學期首三星期的黃金時段,以校本跨學科課程作為授課內容,帶領學生以英語觸及不同知識面,例如科學實驗室守則、認識地圖不同圖示的意義等,旨在讓學生透過活動認識校園的同時,也用英語為即將開展的校園生活作預習。而且,學生亦能在課堂中學會不同校園文化,以及生活化英文用語,例如在課堂上告訴老師自己身體不適、到教員室找老師的用語,以及其他實用的表達語句,從實際應用幫助學生進一步適應校園生活。


初中英文科科主任黃靜嫻老師表示:「對中一新生來說,升讀英文中學後,學生需要以全英語接觸其他範疇的知識,因此打好英文根基甚為重。」學校在中一級特別設有 1R(remedial)班,以小班教學模式教授基礎英語知識,優化師生比例,為有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支援。為此學校將其中一間特別室打造成「英語室」,提供舒適的環境讓學生進行英語活動,例如電影觀賞、遊戲、閲讀等,亦會進行英文學會(EnglishClub)、 英 文 辯 論 學 會(English DebatingClub)及模擬法庭(Mock Trial)等恆常聚會或活動。黃校長笑言:「本校成功將『薪火相傳』的文化承傳下來,一些高中學長會邀請學弟到英語室交談,傳授學習秘訣。」

外籍英語老師植根聖言22載 活用針對性教學策略

澳洲籍英文教師Miss Meryn Elizabeth Bulley已在學校任教22年,熟悉學校的文化背景和英文教育的課程框架,能夠洞察本地學生的學習難點,繼而調節不同的教學模式,把學生的疑難遇刃而解。Miss Bulley在到校任教前,曾於亞洲不同國家授課,具有豐富的第二語文教授經驗,也擅長針對英語拼音、句式等課題,製作英語學習素材,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。黃校長笑言:「在香港擁有如此資歷的外籍老師,對學校來説是一個寶藏。」

築構緊密多方關係 打造實在成長經歷

學校深明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起重要作用,因而亦有系統地為家長提供教育支援,共同為學生營造具啟發性的成長環境。在每年12月首個星期六的學校資訊日,家長能夠率先了解學校的英語發展方向,以及學校語言政策。其後,學校利用8月的中一新生迎新日,進一步向家長講解具體的教學政策,如學期首星期不會安排任何默書;學校亦會安排英文科任老師擔任班主任,因而更能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,能夠在迎新日向家長詳細講解。此外,每年學校均會舉辦英語家長講座,解答家長在教養子女上的疑難,同時提供將英文元素融入家庭生活的支援,以營造更有效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。

與此同時,學校亦會邀請畢業學長回校,並與學生進行配對,形成緊密的生涯規劃導師關係。學生能從學長的分享了解不同大學學科的課程特色、入學要求、面試模式等,從中完善生涯規劃。而且,學長更能為師弟授與自身的學習經驗,與他們進行針對性的英文訓練。黃校長笑言:「我們曾邀請一名舊生回到母校,擔任畢業禮嘉賓,他亦與學生建立了導師連繫,為一眾後輩分享寶貴的學習經驗,使學生都獲益良多。該位舊生其後更設立獎學金,鼓勵學生努力學習。學長們的種種無私分享和付出,都體現了學生對學校有很強的歸屬感。」

教育傳媒

黃志強校長深諳英語學習不能單靠知識輸入,更需沉浸在濃厚的英語文化情景中,方能提升學習效能,打穩英語根基。 黃志強校長深諳英語學習不能單靠知識輸入,更需沉浸在...
(左起)英文科科主任楊釗墉老師、黃志強校長、郭鄭美玲副校長、初中英文科科主任黃靜嫻老師 (左起)英文科科主任楊釗墉老師、黃志強校長、郭鄭美...
學校亦投放大量資源,讓學生能從更多元渠道進行閲讀。 學校亦投放大量資源,讓學生能從更多元渠道進行閲讀。
學校亦投放大量資源,讓學生能從更多元渠道進行閲讀。 學校亦投放大量資源,讓學生能從更多元渠道進行閲讀。
學校亦投放大量資源,讓學生能從更多元渠道進行閲讀。 學校亦投放大量資源,讓學生能從更多元渠道進行閲讀。
學校亦投放大量資源,讓學生能從更多元渠道進行閲讀。 學校亦投放大量資源,讓學生能從更多元渠道進行閲讀。
學校亦投放大量資源,讓學生能從更多元渠道進行閲讀。 學校亦投放大量資源,讓學生能從更多元渠道進行閲讀。
學校將其中一間特別室打造成「英語室」,提 供舒適的環境讓學生進行英語活動。 學校將其中一間特別室打造成「英語室」,提 供舒適的...
學校將其中一間特別室打造成「英語室」,提 供舒適的環境讓學生進行英語活動。 學校將其中一間特別室打造成「英語室」,提 供舒適的...
學校將其中一間特別室打造成「英語室」,提 供舒適的環境讓學生進行英語活動。 學校將其中一間特別室打造成「英語室」,提 供舒適的...
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
返回上一頁